根据“深呼吸产业发展指数”,结合《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团体标准》(简称“五高一低”:①党政领导生态责任重视程度高;②森林覆盖率高;③空气优良天数高;④负氧离子含量高;⑤城乡美化程度高;⑥雾霾危害和影响低)。时值“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十周年之际,北京全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最新相关指标数据,结合《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团体标准》,发布2024年度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乡镇名单,临江市上榜。
碧水青山,韵韵清华,绵延百里的长白林海,蜿蜒流淌的鸭绿江水孕育了临江边关风月之情怀,浪拍云天之气概。
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缘、白山市东南部,与朝鲜的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鸭绿江相望,是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全市幅员面积3008.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32.5公里,辖7个乡镇6个街道,70个行政村,22个社区,总人口12.16万。这里文化深厚、资源丰富、山水苍劲、风景秀丽。人在城中,城在绿中,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是富氧纯净的世外桃源,是深藏在长白山腹地的原生态宝库,是一座满足你所有期许的深呼吸小城,造物主的每一份馈赠都在这里蓬勃尽情地呈现。
生态明珠在这里璀璨。水,予我们湿润的滋养;山,予我们俯仰的向往。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的核心腹地,临江被公认为地球同一纬度带原始状况保持最好、生物物种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种基因库。这里景色浑然天成,共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鸭绿江珍宝之岸·长白山生态明珠”,有“天然氧吧·养生福地”的美誉,是“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在这里,山水林木均可入诗,云烟雨雪皆能入画,大家耳熟能详的《林海雪原》《五朵金花》《人世间》等50余部影视剧曾在临江选取外景拍摄。临江的美,即使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塞外江南的唯美诗意,以及百花争艳的缭人眼目。
文旅融合在这里赋能。临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形成了以采伐、放排、放山采参等为代表的长白山特色文化,满族、朝鲜族等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有偎依在老岭怀抱中鸟语花香的溪谷,有奇峰突兀、水曲九环的珍珠门,还有云海奔涌、峰峦叠嶂的老秃顶子、更有此生必驾的最美国道G331,山河壮丽与异国风情让您大饱眼福。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融合发展”,多次参与和举办“长白山之夏”“长白山之秋”等推介活动,让五湖四海的宾朋认识临江、了解临江、玩在临江、爱上临江。重点开发景区景点125处,形成了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红色边城游、异国风情游、温泉度假游、冬季冰雪游、休闲农业游、魅力城市游八大特色旅游板块,荣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十大旅游城市”等美誉。春看山花,夏游碧水;秋赏红叶,冬嬉冰雪,这便是四季皆宜的生态旅游胜地。
江风古韵在这里悠扬。临江源起夏商周,纵贯唐宋辽,为唐渤海国西京鸭绿府治所,辖神桓(音同环)丰正、通水陆运输。现存有唐渤海国冶铜遗址、伪满皇帝溥仪退位遗址等3处国家级、2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渤海出境有五道;鸭渌,朝贡道也。《新唐书·八边州四夷道记》记载,东北溯江二百里至神州,又陆行四百里至显州。大量史实证明,临江是朝贡道陆路的起点,这里是丝绸之路向东北的延伸。白山绿水,奇幻长廊,在鸭绿江上曾有过“日过千帆、排过百张”的繁荣景象。临江各族先民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融合渗透,留下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底蕴厚重的鸭绿江文化。
资源优势在这里释放。临江是大自然的自留地,森林覆盖率达86.69%,这里沟深谷长,林地广袤,河流众多,生态原始,是一座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除了众多宝贵的林木资源外,更是林下有参、沟里有蛙、塘里有鱼、遍地是药材,地下更是富含温泉地热以及优质矿泉水资源。全市有原麝、瓜鲵等野生动物250余种,山参、高山红景天等野生药用植物1000余种,是“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和“国家北药基地”。这里位于东北地区资源密集、成矿特征典型的黄金地段,境内有大小河流153条,温泉、矿泉遍布,“引泉入城”工程曾在央视播出,农夫山泉二期工程接续落地投产。矿产资源已探明和开采的有46种,其中硅藻土和炼镁用白云石储量及品位全国居首,是“中国硅藻土工业城”和“中国硅藻土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老区临江,故事铿锵;红色基因,光芒永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年农民武装发动“东边道大刀会”斗争,1929年官民合力“拒日设领”取得最终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曹国安等东北抗联将士在临江英勇斗争、流血牺牲;解放战争时期,陈云、肖劲光、肖华、韩先楚在此指挥东北民主联军经过浴血奋战,四战四捷,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胜利;抗美援朝期间,作为通往朝鲜的三条重要通道之一,志愿军九兵团所属26军、27军及炮兵16团、汽车团等在临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临江籍703人参军、1300人入朝服务前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江市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熔铸了具有临江特色的“拒日设领”、东北抗联和“四保临江”等革命精神,随着红色文化的深入人心,来临江追忆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在文化消费中抒发爱国热情的必然选择。
来源:临江发布
初审:殷乾华
复审:李慧龙
终审:王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