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的挺进者——记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沈白高铁项目部副经理孙明军

时间:2025-07-03 来源:白山广播电视台

每一处掌子面都是答卷,每一米隧道都是丰碑。4年多来,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沈白高铁项目部副经理兼二分部经理孙明军带领团队,以“高铁”速度凿通了坚硬的隧道岩层,用匠心和担当在长白山脚下,书写了感人至深的高铁施工传奇。


敢为人先立潮头



穿山越岭的沈白高铁吉林段TJ-6标地处国家森林保护区的长白山腹地,孙明军所在二分部参建的“两隧一桥”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中长青、东山两座长大高风险隧道又是东北严寒地区独一无二的“隧道群”,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越是艰险越向前,孙明军总是步履坚定地冲在施工最前沿。全长11.3公里的长青隧道既是国内严寒地区万米高风险隧道,也是沈白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最大开挖跨度19米,最大开挖断面224平方米,为全线之最。隧址地处长白山脉丘陵及低山至中低山区,多处穿越断层及不整合接触带等不良地质。挑战面前,孙明军谋划在先,紧盯安全质量管理不放松,织密高铁施工防护网,不断创新严寒地区高铁大断面隧道标准化施工工艺、工法。采用双曲臂凿岩机、液压长仰拱栈桥等特种设备,将隧道光面爆破、初期支护喷混厚度等10余项关键工序,划分为不同管控等级,制定了涵盖施工标准、控制重点等要素的施工标准作业书,成为管段隧道施工的样本。

东山隧道1号斜井有632米地处瓦斯地段,如同隐藏的“定时炸弹”,威胁施工安全。孙明军多次邀请设计专家现场指导,聘请专业瓦斯监测员传授防范技能。在第一时间补强隧道通风设施,增设瓦斯智能监测系统的同时,超前对前方围岩进行瓦斯监测,有效防范了险情发生。“东山隧道的安全贯通,为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未来类似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设计院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危难之际显身手。2024年7月末,长白山地区遭受百年一遇山洪,洪水如脱缰野马倾泻而出,仅4个小时东山隧道1号斜井涌水量超过130万立方米。孙明军当机立断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密切监测水势变化。在专家指导下,他带领团队利用大流量高扬程永磁变频和大功率脚轮式潜水泵强力排水,经过35个昼夜的艰苦鏖战,消除了安全隐患。行业专家纷纷点赞,认为此举堪称隧道施工抢险范例。

洪水过后,为确保沈白高铁开通后的运营安全,东山隧道需要增设一座长2907米的泄水洞。此时,全线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新增泄水洞成为制约沈白高铁开通运营的重要节点。征尘未洗的孙明军再披战袍,带领100余名员工春节施工“不打烊”、假日坚守不休息,泄水洞的3个掌子面“三班倒”同步推进,日夜兼程抢进度。今年6月10日喜传捷报,泄水洞提前4天顺利贯通,为高铁全线的如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期间,京沈客专辽宁公司两次下发《绿色通知单》通报表扬。


创新引领破浪行



在潮湿阴暗的隧道掌子面领着大伙儿一起干,在突发困难面前既是指挥官也是技术攻坚“破题者”。孙明军积极探索国内严寒地区长大隧道施工技术和工艺,将建设工地变成了技术革新的战场,科技创新的火种在实战中淬炼成钢,成功破解一道又一道施工难题。

长青隧道出口地势陡峭落差17.9米,危岩落石分布广泛,施工险象环生,隧道出口进洞施工被迫中断。孙明军夜不能寐,多次主持分析论证,提出了将传统的“一”字型掘进路线,优化为由“Z”字型运输通道直接进入正洞施工方案,既节省了人财物,又提前了工期41天。“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得到国家级专家的认可。

长青隧道穿越8条断层破碎带、20处高风险区,尤其是跨越高富集矿泉水地质区域,岩体最大日涌水量达25398立方米,环保难度极大。为了保护好矿泉水地质构造,孙明军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采用打集中泄水孔、建立渗水盲沟、安装环保特殊材料导管等办法,精心实施了一场难度极大的施工“外科搭桥术”,渗出的矿泉水通过中心水沟,再排放到地面,保障了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免遭污染和破坏。

由于长青隧道内个别地段增设了风机加宽段,隧道断面由原设计的152立方米增至224立方米,常规断面衬砌台车无法派上用场。面对困扰施工的拦路虎,孙明军与技术团队,在学习借鉴国内公路、地铁等隧道加宽段及异形衬砌工艺的基础上,不断碰撞出智慧火花。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新型风机加宽段衬砌台车应运而生,一举攻克了超大断面的衬砌难题,经专家评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长青隧道2号斜井长830米,最大坡度9%,洞口与主洞高差66米。因斜井的大坡度曲线设计,致使导线测量不通视,无法形成导线控制网,施工一度受阻。孙明军现场召开“诸葛亮会”,寻求解决突破口。通过以隧道斜井二次衬砌边墙为依托提高控制点高度,安放测量导线仪器和基座棱镜,进而满足了测量通视条件。总结形成了“斜井内导线控制点强制对中支架测量法”,为类似隧道斜井导线测量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乡村振兴勇担当



“建设一条高铁、留下一片繁华、造福一方百姓”孙明军带领团队为属地村民做的一件件惠民实事,彰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修的不仅是铁路,更是老百姓的心路啊!”松树镇永安村72岁李大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21年进驻江源区松树镇之初,孙明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镇党委签订《党建联盟协议书》,建立了“党建联建、服务联做、阵地联享、公益联帮、活动联创、资源联用”创建机制。他不断创新共建活动载体,把助力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等纳入“施工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视百姓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项目部荣誉室里的一面面锦旗,诉说着镇企共建的感人故事。

心系百姓,铺设幸福便民路。从偏僻的东山隧道1号斜井到湾沟镇,14公里长的“连心路”从无到有,蜿蜒山间;从永安村到东山隧道1号斜井3公里长的路面常年积水难行,他们修建了两座过水涵,用砂石料把路面垫平,村民出行不再难……几年来,孙明军带队,无偿维护了湾沟镇、松树镇至大安林场以及村屯道路60余公里,让当地百姓交通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生态筑梦,绘就山水画卷。为了共建美丽乡村的碧水蓝天,孙明军把筑路人的匠心从铁路延伸到阡陌,先后帮助松树镇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种植绿化200余平米,修缮道路1000延长米、河堤150米。施工队驻扎到哪里,绿意就生长到哪里,面对改善后洁净、舒适的人居环境,村民们笑意写在脸上。

扶贫助困,推进乡村振兴。当松树镇汤河村榨油厂大豆油因疫情滞销时,孙明军主动与村里对接,安排工地食堂采购豆油2000余斤,解了燃眉之急;年关将至,党员先锋队扛着米面油走进20多户贫困家庭,雪中送炭;日常实施“一对一”帮扶9对,助力贫困户增收。

双肩挑起千筠重,四年弹指一挥间。孙明军对“大家庭”倾注了满腔热血,公司“十杰青年”、项目部“特殊贡献奖”等业绩有目共睹,可对“小家庭”的关爱却大打折扣。他说:“儿子出生的关键时刻我都没在身边,回家时看到憔悴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心里充满愧疚”。“其实每个铁建人都一样,家里的大事小情根本指望不上,拓荒者永远在路上”孙明军心里装的更多是工友……

沈白高铁开通运营指日可待,孙明军站在东山隧道进口斜切式洞门举目眺望,对面的“长青隧道”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此刻,复兴号CR400BF-J-0001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两隧间的小张家沟大桥疾驰而过......。他带领团队参建的“两隧一桥”穿山越岭,照亮了长白山脉这片连绵起伏的深山,结束了白山市不通高铁的历史,为地方经济振兴发展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来源:白山发布APP

初审:殷乾华

复审:李慧龙

终审:薛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