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席之地 | 刘海玲——一桥飞架南北

时间:2025-05-21 来源:白山广播电视台


作者简介:

刘海玲,女,祖籍山东诸城,生于广州,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白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吉报副刊·东北风》《当代作家文学精品2》《绿池》《当代文学》等,主要作品有散文《不疾不徐火绒沟》《雪落无尘》、报告文学《抗日志士卢松岩》《一片冰心在玉壶》等三十余篇。2017年出版37万字长篇小说《萱草芊芊》,被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馆、吉林省作协和吉林省图书馆收藏。2018年12月出版发行27万字长篇小说《希望的田野》,此书入选2018年《吉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重点宣传项目》,同时被选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9年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和吉林省《2019年民生读本》,2019年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一桥飞架南北


作者:刘海玲

桥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建筑物,主要解决跨水或越谷的交通问题。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可我要说,彩虹桥是浑江空中一道靓丽的彩虹,亦是白山人民心中的一道盛景。

彩虹桥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是市区南北向一座重要的人行拱桥。因其红色拱形的独特设计和夜晚的灯光秀酷似彩虹,故而得名。

这座彩虹桥是我国第一座提篮式人行拱桥。


早春二月,我自白山市青少年宫沿引桥踏上江堤,只见这南端两侧的引桥如双臂般向东西方向延展,接纳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美丽的彩虹桥横跨于浑江之上,太阳的余晖均匀地洒在栏杆上,反射出点点金色的光芒。

行至彩虹桥头,只见桥的大拱骨架部分上面崭新的蓝黄红三种颜色异常醒目,数根钢索等距离垂直吊着桥面,钢索上镶嵌着桔黄色的装饰。这正是此桥的关键部分——提篮式构造,两侧的小拱安静地卧在桥面以下。四米宽的桥面中间铺就桔红色的塑胶,两边依次是较窄的黄色和蓝色,栏杆自下而上亦是蓝黄红三色。桥中间的空中布置了五排平行的灯光,上面不规则地吊着好多白色的小星星、小雨伞、小雪花等,令人一望便能生出欢喜之心。桥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熙来攘往,更有一群老年女子穿红戴绿行走其上,似乎是演出刚刚归来,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踱步前往,往东一瞧,波光粼粼的河水在哗哗地流淌着,部分冰雪点缀其河面,两岸江堤上散步或游玩的人连绵不绝。河面往东处不远,与彩虹桥比肩的是金河大桥,桥上来往的汽车川流不息,远处的高楼鳞次栉比,颇有现代化大都市的感觉。

来到对侧凝眸俯视,却见彩虹桥的浑江下游阳光普照,水面波光明净,江水欢快地唱着歌儿蹦跳着向远处奔去,一块块的浮冰点缀浅滩,春天的气息轻柔地拂过脸庞,心儿不由飞扬起来。

伫立桥边,竟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脚下离江水很高,感觉自己、江面、拱桥、蓝天,白云浑然一体。忽地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眼望蓝黄红三色一体的圆柱形栏杆,感到眼前的一切冥冥之中都在透着历史的凝重与先贤的智慧。


凭栏远眺,浮想联翩,思绪慢慢飘向了从前:

白山,这个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的古老城市,因其严酷的冷寒条件及历史原因,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桥梁自是少之又少。

甚至在1989年以前,白山市区连接江南江北的只有浑江大桥和通江桥两座桥梁,一座位于市区东面,一座位于市区西面。居住在两桥中间或两头的人家,要想过江那是难上加难。冬天人们还能踏冰而过,夏天遇到急事,只能涉水而行,如遇洪水,只能望水而叹,绕远前行。

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完成市区江南与江北交通互融,满足南北经济同步发展,市政府计划在市中心建一座跨越南北两岸的桥梁,同时成立了桥梁建设小组。很快,便委托长春东北市政设计院承担了此项设计任务,并对此提出要求,必须符合城市桥梁造型美观、结构先进、造型合理、维管简便的理念。情急之中,东北市政设计院连忙找到了当时在沈阳的桥梁专家周朝文先生,说明了情况。周老一听,此事宜早不宜迟,立刻邀请白山桥梁建设小组到四川宜宾、辽宁丹东去实地学习。全组人员一同考察了彼时由周老设计并指导建设的宜宾及丹东两座中承式人行拱桥。

这两座桥梁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两侧拱肋平行,并行车的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

考察结束后,考察组连夜写出报告,报给了市政府。在专家周老的建议下,拟建一座中承式人行拱桥。

为了突出特点,将两根拱肋合到一起。远处看就像是一道彩虹,俗语称彩虹桥,又称提篮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两根拱肋合到一起在结构计算上增加了难度,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座同类桥梁中的提篮式造型。

设计完毕,这座拱桥总长186米,宽4米,桥主跨124米,拱高24米,采用中承提篮式结构,钢筋混凝土无绞箱拱形构造的人行桥,就于1990年5月5日紧锣密鼓地开工了。经过近半年施工人员的日夜艰苦劳作,于11月30日完工通行。

据当年一位参加建设的工程师叙述:彩虹桥的建筑难点就是用钢管做成骨架,再往钢管里面注入水泥,技术含量那是相当高。再一个,最难的就是中间124米长的拱要分两片做成,吊起来安装。因当时国内的吊装设备没有那么大的承重量,只能用笨方法干。吊起来之后,在空中把两片拱对接上,在钢管里面注上水泥,这样才能使钢管像有了骨架一样紧紧连在一起,才能加大承载力。钢管注入水泥后,还需在周围再打上混凝土,才可以保证结实耐用。大家在干这项工程的过程中,每天俱是提心吊胆,害怕出现问题。

彩虹桥刚刚建成,桥上的游客熙熙攘攘,他们的笑声与快门声交织在一起。随后大家走出大桥,站在江堤之上,摆出各种优美姿势,以彩虹桥为背景拍照留念。

从此,这个国内第一座提篮式人行拱桥,就用坚实的臂膀担负起了白山南北交通的要道,为江南江北人民提供了便利。江北的人家便把蔬菜水果拿到菜市场或红旗贸易城去卖,并能参加江南的体育活动与商业活动;江南的人们可以优哉游哉走过这彩虹桥,到北山公园去爬山、游玩,到农家去摘果拔菜,到农家乐去踏春品吃美食。

这繁荣景象真正应了“桥担暮色夜横空,车马行人两岸通”那动静结合的唯美画面。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信步来到桥头,一块红蓝黄颜色的牌子悬挂于主拱之上,上写“白山市历史建筑彩虹桥”,下面是编号、公布时间、公布单位。我凝望着2021年11月和白山市政府的字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自1990年至今,此桥已度过悠悠三十五载之春秋。

致敬周朝文老先生,致敬当年所有参与的设计者与建设者们。

站在桥上,看江水西南流,听徐风过耳畔,仿佛时光在此早已凝固。

北面桥头是平坦的活动区域,每天晚上都有艺术团或几个舞蹈队在此排练演出,紧邻着的是江北大街,这是白山最繁华的一条街道。街道北面就是水韵广场,从这里可去往北山公园。当你踏上北山公园的最高处台阶,极目四望:漫无天际的青山环抱着高楼耸立的城市,一条银色玉带穿城而过,一道彩虹悬挂于空中,碧空如洗点缀其外。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啊,好一座美丽的山城!

忽地想起不知是谁说的“照影流光生胜景,彩虹静卧水当中”,正应了眼前之景,真乃奇哉妙语!


回首三十五载走过的四时之际,一季有一季的风景:

春日,彩虹桥两边江堤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上,先是被春风吹拂的柳条抽出嫩芽,柔软的枝条随风摇曳,紧接着是白色的梨花、李子花,紫色的地丁、黄色的连翘、粉色的樱花、深粉色的美人梅等,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或含苞待放、或欣然盛开,花红柳绿,彩蝶飞舞,引得游人驻足观赏,与花为伴,依花留影。一群群的野鸭子亦在水中畅游,时走时停,水边觅食。

夏夜,每当夕阳西下,彩虹桥上的灯光次第亮起,在暮色中勾勒出一道红蓝黄绿交相辉映的彩虹,璀璨夺目。拱形桥身的亮化工程点亮了浑江的夜空,灯光如星辰般倒映在水中,江面变得五颜六色,宛若浩瀚的星河落入凡间。微风拂面,桥上行人三三两两,成群结队,或凭栏拍照,或纵目远眺,或微声细语,或脚步轻轻,皆在尽情享受这美妙的时刻。远处演奏的萨克斯乐曲与蛙声交织成一首夏夜之乐章。桥边的一排排彩灯,时而大红,时而翠绿,时而明黄,变幻莫测。这跃动之美,竟好像是白山人民自强不息、生命向上的拼搏精神之具象化的一个缩影。

此时此刻,桥上之人看远处的风景,也看近处的风景,夜空中的星眼一眨一眨,笑意盈盈的人流在悄悄涌动。桥下的河水微波荡漾,两岸楼房银白色灯光的倒影掩映其中,浮光跃金,竟不知是天上还是人间。

秋天,彩虹桥两岸绿化带中的梨树、李子树上硕果累累,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枫树、槭树、五角枫等秋叶如丹,像燃烧着的一簇簇火焰,映红了浑江的半边江水。桥下水中的野鸭子变成了十几群,鸭妈妈带着一群群的小鸭子在水面上游来游去。远处,不知何故,几只野鸭相继展翅高飞,引得游人指指点点,竞相观看。

冬季,彩虹桥与周围的群山是一片素白。雪花像白蝴蝶一样纷纷扬扬飘落而下,四米宽的桥面立时就铺成了一条银装素裹的南北通道。桥上的行人裹紧羽绒服,护好脸面,匆匆而过,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很快又被新雪覆盖。少时,便有工作人员身背机械化扫雪机前来清雪,那嘟嘟的吹雪声仿佛给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些许温暖。桥两侧江面的冰层加厚,若干个滑雪场内,一群群的孩子在滑雪、嬉戏、打闹,清脆的笑声传出了天际。绿化带中的大小乔木,则卸下盛装,骨相尽显,凛风傲立。

彩虹桥,这座依浑江而建的桥梁,如今已变成了白山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重要的旅游景点。无论是春日的生机,夏夜的热闹,秋天的静美,还是冬季的纯净,都以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白山的故事,以其美丽的外观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连接着白山的过去与未来,见证着白山的繁荣与发展,承载着白山的希望与梦想。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白山市的桥梁旧貌换新颜。现在,自东向西有浑江大桥、星泰大桥、金河桥、彩虹桥、通江桥、向阳桥、修正大桥和西立交桥八座桥梁。其中彩虹桥和向阳桥属于人行桥。每一座桥梁均记载着白山经济发展的速度,标志着白山的文明与进步。


来源:艺席之地微信公众号

初审:殷乾华

复审:李慧龙

终审:薛晓冬